
序言
基层政府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,肩负着服务群众、促进发展的重要职责。近年来,“基层6”一词频频被提及,它代表了一种新型的基层治理模式,旨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。
什么是“基层6”?
“基层6”是指由6个要素组成的基层治理体系,具体包括:
- 党组织坚强有效: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领导核心,负责统筹协调各方力量,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到贯彻执行。
- 自治组织健全规范:依法成立村民委员会、居民委员会等自治组织,发挥群众自治作用,保障群众参与基层管理的权利。
- 公共服务体系健全:完善教育、医疗、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,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求,提升群众幸福感。
- 社会组织积极参与: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,发挥其在服务群众、化解矛盾、维护稳定等方面的作用。
- 法治基础扎实:加强法治建设,依法规范基层治理行为,保障群众合法权益。
- 基层队伍能力过硬: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基层干部队伍,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强保障。
“基层6”的意义和作用
“基层6”的构建对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:
- 促进群众参与:通过健全自治组织,保障群众参与基层管理的权利,发挥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。
- 优化公共服务:完善公共服务体系,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求,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。
- 化解社会矛盾: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,发挥其在化解社区矛盾、维护和谐稳定的作用。
- 保障社会安定:加强法治建设,规范基层治理行为,维护群众合法权益,促进社会和谐稳定。
- 提升干部能力: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基层干部队伍,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强保障,提高基层治理效能。
“基层6”的实践探索
近年来,全国各地积极探索“基层6”的实践路径,取得了显著成效:
- 浙江省:推行“村社共建”模式,党组织引领,社会组织参与,自治组织发挥作用,提升基层治理能力。
- 山东省:打造“五网”融合平台,整合党建网络、综治网络、服务网络、信息网络、平安网络,实现基层治理信息化、精细化。
- 广东省:开展“一村一警”工程,警民联动,共建平安社区,提升基层社会治安治理水平。
如何构建“基层6”
构建“基层6”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:
- 加强党建引领: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,统筹协调各方力量,确保党建引领基层治理。
- 健全自治组织:依法成立村民委员会、居民委员会等自治组织,保障群众参与基层管理的权利,发挥群众自治作用。
- 完善公共服务:根据群众需求和实际情况,完善教育、医疗、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,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求,提升群众满意度。
- 培育社会组织: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,发挥其在服务群众、化解矛盾、维护稳定等方面的作用。
- 加强法治建设:完善基层法治体系,依法规范基层治理行为,保障群众合法权益,促进社会和谐稳定。
- 提升干部能力: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,提高其素质和业务能力,提升基层治理效能。
“基层6”的构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,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,全社会共同参与。通过构建“基层6”,可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,更好满足群众需求,促进社会和谐稳定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