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
一谈到“金牌”,很多人脑子里立马浮现的是奥运会上的荣誉,或者某些领域里至高无上的成就象征。但要说它为什么“不是货币”,这事儿说起来,可就得从咱们做金饰这一行的实际经验里聊了。很多人觉得,黄金不就是钱吗?金牌是用黄金做的,那不就是硬通货?这思路,我听得太多了,尤其是在刚入行那会儿,也觉得有点道理。但真正在市场里摸爬滚打过,你会发现,这中间差的可不止一星半点。
咱们先从最根本的说起。黄金,作为一种贵金属,它首先具备的是商品属性。你可以在金店买到一根金条,拿它去跟别人换东西,在某些极端情况下,它甚至能充当一种价值储存的手段。这没错。金条、金币,它们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,是因为它们的形态稳定,易于分割(虽然千克条也挺沉的),而且最重要的,它们的内在价值——也就是黄金的含量——是相对固定的,不容易被大幅度稀释。
你想想,咱们在给客户称重的时候,那可不是按个儿算,也不是按“面值”算,而是实实在在的克数,乘以当时的金价。这才是它作为商品,作为潜在“货币”的基础。但你看金牌,它是怎么来的?它往往是用特定的模具铸造出来的,上面刻着图案、文字,甚至还有特定的尺寸和重量标准,这些都是为了赋予它特定的“身份”和“意义”。
这种意义,是黄金本身不具备的。你可以把一根金条熔化了,再铸成任何你想要的东西,它的黄金含量还在。但一块奥运金牌,你敢随随便便拿去熔化吗?就算熔化了,那金水里面,也混杂了太多工艺、设计、甚至情感的“杂质”,它不再仅仅是黄金的价值了。
这就要说到金牌的“符号价值”了。一提起“金牌”,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第一名,是冠军,是最高荣誉。这种价值,是社会赋予的,是特定事件、特定成就的象征。这种价值,跟它本身的黄金含量,关系不大。就算一块金牌实际黄金含量只有那么一点点,只要它是“奥运金牌”,它的价值就远远超过了那点黄金的市价。反过来,一根一模一样的金条,即便纯度更高,也绝不可能卖出金牌的价钱,除非有人把它当成纯粹的投资品。
更关键的一点,是“货币”的定义。货币,简单来说,是代表着一种“铸币权”或者说“支付承诺”。一个国家发行货币,是因为这个国家有能力保证它的价值,有法律强制力让它被接受。比如人民币,我们用它买东西,是因为相信国家会维护它的buy力。而金牌,它没有这种国家层面的强制接受性。虽然它是黄金做的,但你拿着一块金牌去菜市场买菜,大概率会被白眼相待,甚至被当成笑话。
而且,历史上黄金作为货币,也并非直接就是“金块”,而是经过铸造、标明重量和成色,成为“金币”。这些金币是由国家或权威机构发行的,上面有guanfang的标记,这才是它具有货币功能的关键。金牌,它缺乏这种被广泛认可和强制流通的“guanfang背书”。
货币需要有良好的流通性。我拿一百块钱,可以买一份早餐;明天我拿着这一百块钱,还是可以买一份早餐(当然,通胀可能会让早餐涨价,但一百块的“面值”是固定的)。但金牌呢?它的流通性几乎为零。你不可能把一块沉甸甸的奥运金牌切割成小块,然后去买一杯咖啡。就算你愿意,别人也未必接受,因为分割会破坏它的完整性和象征意义。
分割性,是货币的另一大特点。你可以把一百块钱换成十个十块钱,或者二十个五块钱。但一块金牌,它就是一个整体。你不能把它“找零”,也不能轻松地把它变成更小单位的支付工具。这种局限性,直接决定了它不可能承担货币的基本职能。
我记得有一次,我们一个客户手里有一块非常精美的旧时金饰,上面镶嵌着宝石,也有一定的金重。他想着,不如把它打散了,按照当时的金价算,应该能卖不少钱。结果一打听,打散了虽然回收了金子,但那些精美的工艺、独特的设计,以及它作为一件“古董”或“收藏品”的潜在价值,就全没了。这就是说,金牌(或者说很多贵金属制品)的价值,很多时候是绑定在它“整体”的形态和意义上的,一旦打破,就无法简单地等同于其材质的内在价值。
作为一种潜在的价值储存,货币的储存和管理成本应该相对较低。比如纸币,轻便易携。而金牌,尤其是大型金牌,非常笨重,储存需要安全可靠的保险柜,管理起来也非常不方便。虽然黄金本身的储存价值很高,但以“金牌”这种形式储存,其便利性就大打折扣了。你很难想象一个国家央行用成千上万块金牌来作为储备货币的载体,那得多占地方,多费力气。
再说了,货币的价值还会受到法律、政治、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。而金牌的价值,更多地是围绕着它的“象征意义”和“材质本身”这两个维度。一旦某个赛事的影响力衰退,或者这块金牌的“荣誉”不再被人们看重,那么它的符号价值就会直线下降,剩下的就只是那点黄金的市价。而货币,即使在经济波动时期,其buy力虽然会变化,但其作为支付手段的“身份”通常是不会改变的。
我曾经接触过一些收藏家,他们手里确实有历届奥运会或者其他重要赛事的金牌。他们收藏这些金牌,并不是为了拿去买东西,而是看重它的历史意义、纪念价值,或者就是一种投资收藏。在他们看来,这块金牌的价值,是“金牌的价值”加上“黄金的价值”,而不是简单地把黄金当成货币使用。他们会非常小心地保管,生怕磕碰,因为任何损坏都会影响它作为“藏品”的价值。
反观我们店里,每天都有客人拿着金条、金饰来回购或者置换。这些黄金,无论是以什么形态存在,只要克重和纯度确认无误,就可以按照当天的金价进行交易。这就是商品货币的流通性。但你什么时候见过有人拿着一块奥运金牌来我们店里,说要“卖掉”然后换成等值的现金或者其他金饰?即便有,也是将其视为一件带有黄金成分的“特殊物品”来处理,而不是按照货币的标准来衡量。
总而言之,金牌之所以不是货币,是因为它脱离了货币最核心的几个属性:强制性、广泛的接受性、高度的流通性、良好的分割性以及稳定的支付单位功能。它是一种极具象征意义的贵金属制品,其价值构成复杂,更多地体现在荣誉、纪念和收藏层面,而非日常交易和价值交换的媒介。